输入姓氏,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,输入 “张” 或 “zhang” 即可
仪 姓
姓氏:仪(繁体:儀)
拼音:yí
人口:约 2 万
排名:第 628 位
分类:
-
常用:
罕见姓氏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628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无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无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仪姓主要源自:虞姓、陈姓。
1、出自虞姓,起源于夏朝初年,仪狄之后以祖名为氏。据《潜夫论》载,出自虞姓,夏朝初年,大禹持掌天下之后,其下有大臣名仪狄,最擅酿造美酒,在古人的文章里,仪狄的名字常作酒的代称,这位酿酒师的后代,便以祖名的仪字为姓,称为仪氏。
2、出自春秋时卫国大夫之后,以封邑名为氏。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仪邑(今河南省开封市),称为大夫仪。大夫仪的后代有的以封邑名仪为姓,称为仪氏。
3、出自陈姓所改。据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载:“陈姓之后有仪氏。”
仪姓望居晋阳郡(本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,后来改为赵国的晋阳邑。汉代的时候在此置县,作为太平郡的治所。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),山东地区也有聚居地。
晋阳郡:春秋末,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,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秦以为晋阳县。以后迭为太原郡、并州治所。西晋扩建。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,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。隋以龙山为晋阳,晋阳为太原。五代为北汉都城。宋灭北汉,毁晋阳,移并州至阳曲,即今太原市。
一、仪(儀)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、西丰,山东之平度,河北之围场、景县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广西之永福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其源不一:
1、王符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云:“舜后有仪氏,故禹臣有仪狄。”仪狄,相传为夏初酿酒者,后世或以名酒。
2、郑樵则云:“本春秋卫邑,以邑为氏。”“卫大夫仪封人之后。徐大夫仪楚(按:《辞海》以仪楚为秦代人)、陈大夫仪行父。望出晋阳。”汉代有仪长孺;宋代有仪大初,连州佥判;明代有仪智,赠太子少师,谥文简;清代有仪于庭,康熙戊戌进士。
晋阳郡:春秋末,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,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秦以为晋阳县。以后迭为太原郡、并州治所。西晋扩建。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,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。隋以龙山为晋阳,晋阳为太原。五代为北汉都城。宋灭北汉,毁晋阳,移并州至阳曲,即今太原市。
一、仪(儀)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、西丰,山东之平度,河北之围场、景县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广西之永福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其源不一:
1、王符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云:“舜后有仪氏,故禹臣有仪狄。”仪狄,相传为夏初酿酒者,后世或以名酒。
2、郑樵则云:“本春秋卫邑,以邑为氏。”“卫大夫仪封人之后。徐大夫仪楚(按:《辞海》以仪楚为秦代人)、陈大夫仪行父。望出晋阳。”汉代有仪长孺;宋代有仪大初,连州佥判;明代有仪智,赠太子少师,谥文简;清代有仪于庭,康熙戊戌进士。
仪姓古代名人
仪锐明代,字宗敏,濮州人。平生好义,父亲在广宗做官,他去省亲,路上拾到别人丢失的一袋银子。他找到失主,全部还给了人家,不接受答谢而离开。
仪长儒汉代,西河人,从西河子舆那里学到相马的技巧,名重一时。据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云:“昔有骐骥,一日千里,伯乐见之,昭然不惑。近世有西河子舆,亦明相法。子舆传西河仪长孺,长孺传茂陵丁君都,君都传成纪杨子阿。臣援尝师事子阿,受相马骨法,考之于行事,辄有验效。”又《尉缭子·武议篇》云:“良马无策,远道不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