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胎教 | 预产期计算器 | 安全期计算器 | 汉语字典
当前位置:小娃子 > 百家姓大全 >

输入姓氏,例如查找 张 姓起源,输入 “张” 或 “zhang” 即可

莘


姓氏:莘(繁体:莘)
拼音:shēn
人口:约 8 万
排名:第 464 位
分类: -
常用: 罕见姓氏

莘姓的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464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290

莘姓的起源

莘姓主要源自:姒姓、己姓。

莘姓起源一

莘氏即是辛氏。因为他们的发音相近。

莘姓起源二

出自姒姓,以封国名为氏。夏朝的初期,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(还有说封启的儿子于莘的),建立了莘国,它的望地在今天的陕西省合阳县东南,后来莘国灭亡以后,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。称做莘氏。

莘姓起源三

亦出自姒姓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史记·夏本记》记载,是有莘氏之女,古代的时候有莘国,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,其后代就以“莘”作为自己的姓氏。

莘姓起源四

源于己姓,出自远古帝王高辛氏的后代,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。据史籍《路史》、《元和姓纂》、《潜夫论》记载,相传黄帝之后有高?氏,即颛顼帝,史书后来多将“高?氏”简笔书写为“高辛氏”。

莘姓的分布

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莘姓出自拟姓。上古时候的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。他的后代中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叫祝融,传说他最先发明使用火从而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,所以被尊为火神。祝融的后代分为八个大姓,莘就是其中之一。大禹治水有功,受到人们的拥戴,于是舜将氏族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大禹。后来大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,启后来建立了夏朝,称为夏启。夏启又把自己的一个庶子挚封到莘(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),挚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,称为莘氏,是今天莘姓的又一个起源。

今山东、四川、安徽、浙江是莘氏族人主要的分布区域。

莘姓 郡望

天水郡:西汉朝元鼎三年(丁卯,公元前441年)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肃通渭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、秦安县、定西县、清水县、庄浪县、甘谷县、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、陇西东部、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。东汉朝永平十七年(甲戌,公元74年)改为汉阳郡。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(今甘肃天水),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秦安县、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。

陇西郡: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甲子,公元前279年)置郡,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临洮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、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、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,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、临洮县、巩昌县、秦州市一带。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、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、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。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(今甘肃陇西)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。

雁门郡: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,秦朝、汉朝沿用,治所在善无(今山西右玉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、五寨、宁武、代县一带。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(今山西代县),此后多以雁门为郡、道、县建制戍守。雁门关之称,始自唐朝初期,因北方突厥崛起,屡有内犯,唐朝驻军于雁门山,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,戍卒防守。

莘姓 堂号

天水堂:以望立堂。

陇西堂:以望立堂。

雁门堂:以望立堂。

环州堂:明朝的时候,莘野开始做儒学的训导,后来升任为枣阳县知县。他作官体贴百姓,为民做主,深得百姓的爱戴,被认为是好官。著有《环州集》,故号“环州堂”,亦号“枣强堂”。

枣强堂:同环州堂。

莘姓 姓氏源流

一、shēn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泾县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据王符《潜夫论》注云:“祝融之后分为八姓:秃、彭、姜、妘、曹、斯、莘。”

2、郑樵注云:“姒姓。夏后启(按:即禹之子)封支子于莘,亦曰有莘氏,后世以国为氏。”(按:古莘国有二: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,旧郃阳东南。周文王妃太姒,即此国之女。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云:“郃阳南有古莘国,汤妃有莘氏后。”)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,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,也称有莘、有辛、有侁,商汤娶有莘氏女,即其国。

3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唐书·辛替否传》注云:“莘、辛音相近,莘氏即辛氏。”望出天水。一音xīn,亦现行姓氏。宋代有莘融,钱塘人,举进士;明代有莘野,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,升枣强县丞;又有莘九经,安吉州学正;清代有莘开。

莘姓的郡望

天水郡:西汉朝元鼎三年(丁卯,公元前441年)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肃通渭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、秦安县、定西县、清水县、庄浪县、甘谷县、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、陇西东部、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。东汉朝永平十七年(甲戌,公元74年)改为汉阳郡。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(今甘肃天水),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秦安县、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。

陇西郡: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甲子,公元前279年)置郡,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临洮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、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、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,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、临洮县、巩昌县、秦州市一带。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、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、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。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(今甘肃陇西)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。

雁门郡: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,秦朝、汉朝沿用,治所在善无(今山西右玉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、五寨、宁武、代县一带。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(今山西代县),此后多以雁门为郡、道、县建制戍守。雁门关之称,始自唐朝初期,因北方突厥崛起,屡有内犯,唐朝驻军于雁门山,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,戍卒防守。

莘姓的堂号

天水堂:以望立堂。

陇西堂:以望立堂。

雁门堂:以望立堂。

环州堂:明朝的时候,莘野开始做儒学的训导,后来升任为枣阳县知县。他作官体贴百姓,为民做主,深得百姓的爱戴,被认为是好官。著有《环州集》,故号“环州堂”,亦号“枣强堂”。

枣强堂:同环州堂。

莘姓的姓氏源流

一、shēn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泾县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《姓氏考略》据王符《潜夫论》注云:“祝融之后分为八姓:秃、彭、姜、妘、曹、斯、莘。”

2、郑樵注云:“姒姓。夏后启(按:即禹之子)封支子于莘,亦曰有莘氏,后世以国为氏。”(按:古莘国有二: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,旧郃阳东南。周文王妃太姒,即此国之女。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云:“郃阳南有古莘国,汤妃有莘氏后。”)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,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,也称有莘、有辛、有侁,商汤娶有莘氏女,即其国。

3、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唐书·辛替否传》注云:“莘、辛音相近,莘氏即辛氏。”望出天水。一音xīn,亦现行姓氏。宋代有莘融,钱塘人,举进士;明代有莘野,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,升枣强县丞;又有莘九经,安吉州学正;清代有莘开。

莘姓的历史名人

莘姓古代名人

莘氏女商朝,据《史记·周本记》载,“帝纣囚西伯于里闳夭之徒患之,乃求有莘氏美女……因殷嬖臣而献之纣。纣大悦,曰,‘此一物足以释西伯,况其多乎!’及赦西伯。”

莘融宋朝,进士,以文才闻名。

莘野明朝,归安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明朝洪武年间官员、文学家,曾任枣强知县。

莘开清朝,归安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清朝篆刻家。擅长书画篆刻。

百家姓首字母
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生肖姓氏


©2024 小娃子  版权所有  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